DeepSeek上车 能撼动图商的专业主义吗|时空智能新十年
撰文 |泰伯网 林槿
近期,吉利、比亚迪、奇瑞、长城等超20家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,四维图新、腾讯地图、百度地图等地图厂商也争相跟进。
一时间,“DeepSeek上车”成为行业标配,甚至冠以智驾平权。
喧嚣背后暗藏分野。智能座舱成为大模型落地的第一战场,“高阶智驾基石”智驾地图陷入沉默。
在公开报道中,并无过多“DeepSeek+智驾地图”相关信息。
笔者梳理发现,多数车企选择率先在智能座舱领域应用DeepSeek,从语音交互、场景推荐到AI作诗,全方位提升人机交互体验。
比如,岚图汽车宣布在智能座舱方面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,实现AI语义识别、AI作诗等功能;东风汽车则将DeepSeek全系列大语言模型用于提升语音交互体验和个性化推荐等。
还有车企借助DeepSeek 升级自有的大模型。2月8日,广汽用一段实车视频演示了智能车机借助DeepSeek-R1大模型回答语音提问的表现,宣布广汽自主研发的ADiGO SENSE端云一体大模型与DeepSeek-R1大模型完成深度融合。
但在更具技术壁垒的智驾地图领域,并未过多见到DeepSeek的身影。
在调研过程中,学术界、产业界的多位智驾地图从业者均向泰伯网表示,目前对于DeepSeek的探索较为初期,还在尝试和研究阶段。
DeepSeek应当如何与智驾地图相结合?AI大模型能否成为突破当前智驾地图成本及效率问题的解药?这场技术革命将如何改写智驾地图产业格局?
“从理论上来看,DeepSeek在智驾地图领域大有可为。”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必军表示,DeepSeek可以在数据融合、众源众包、决策规划等多个环节进行结合。
他解释:
• 在数据标注方面,DeepSeek可以避免问答形式、题海战术进行训练;在数据融合方面,其对于算力、算法的要求大幅下降,可以更容易实现多源数据融合生成地图。
• 对于众源众包来说,DeepSeek是数据更新的实用性工具,传统的高精地图更新工作量较大,需要对不同精度的数据进行比较、筛选等等,通过DeepSeek可以降低数据处理难度。
• 在路径规划、场景理解方面,DeepSeek的时空推理能力能够融入路径规划模块。其团队正在尝试做这方面的工作,DeepSeek知识蒸馏等试验的结果较好。
在他看来,面对传统高精地图行业高精度、高鲜度、低成本难以兼得的“不可能三角”,DeepSeek能够在地图生产及更新过程中释放价值。
与学术界的谨慎乐观相比,产业界的质疑更为直接。
“智驾地图需要的是垂直行业模型,而非通用语言模型。”
吉利旗下图商朗歌科技前副总经理、智驾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战斌直言,本质上DeepSeek属于语言模型,智驾地图是图像输入等专用结构化信息。“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对于智驾地图产业来说意义不大。”
他认为,目前智驾地图与DeepSeek的结合仅能停留在浅层,如生成诱导信息,用于驾驶提醒等。相比之下,有针对性设计及训练的小模型对于智驾地图产业来说更有帮助、应用效果更好。
据环球网,目前业内不乏智驾专用大模型。2023年4月,毫末智行率先提出国内首个自动驾驶生成式大模型。而处于2.0时代的自动驾驶系统,主要以“AI小模型+人工规则”的方式来实现。此外,自动驾驶系统还有许多额外的辅助,特别是高精地图+定位组合的方式。随后,Transformer+BEV推出后快速成为国内智驾领域主流推崇的方案。
2024年6月,李战斌曾在未来科技大会上介绍了四层地图模型技术,能够实现分钟级的元素更新,通过量产数据回传构建基于数据闭环的众源建图能力,从而提升整体的驾驶安全和舒适度。
“我们正在研究把文本信息作为另类的地图语言,放到网络中生成。”李战斌透露,该技术研发还处于示范验证阶段,目前已经有了一定成果。
专业壁垒高、无法直接匹配,或许是在DeepSeek掀起全行业狂欢时,智驾地图产业集体沉默的原因。
四维图新表示,公司鼓励包括算法开发团队在内的员工使用不限于DeepSeek的AI工具,加快问题分析,数据挖掘、标注和生产提效。但目前来看,仅有公司的ADS AI Infra部门在四维火山云私有化部署了DeepSeek大模型。
腾讯地图虽宣布接入DeepSeek-R1满血版深度推理模型,但现已公开的使用场景多聚焦导航功能优化,提供AI地图体验, 并未提及智驾相关信息。
究竟是“时候未到”,还是“并不需要”?尚且不得而知。
笔者调研中发现,无论是行业小模型的支持者还是DeepSeek等大模型的赞成派,专业主义都是智驾地图从业者们坚守的底线,并对当前AI技术的局限性存有共识。
李必军多次向泰伯网强调,对于智驾行业来说,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。“不能因为是新技术就把安全标准降低,DeepSeek与智驾地图的结合需要经过多轮尝试才能正式应用,不能轻易上车。”
他表示,DeepSeek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,但这个工具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“它和其他大模型一样,是行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,但肯定达不到颠覆性的效果。”
而智驾地图产业对于AI工具探索,更是投入与回报的长周期博弈。
“我们现在高精地图的编译不太完善,生产成本过高,引入AI大模型工具,可以提升整个流程的性价比及可靠性。”李必军表示,大模型对于智驾地图成本降低、效率提升的作用毋庸置疑。
但前期的投资风险不容忽略。李战斌透露,至少需要两年时间、数以亿计的投入,才能够有成果显现。“包括云的资源、数据资源、人力资源等等。一旦技术成熟,成本会倍数级下降,效果是指数式爆发的。”
在这场长期主义战争中,大模型是加速器,而非终点。
当“全民智驾”时代逼近,汽车进化成“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”,智驾地图正从导航工具蜕变为认知基座,技术、政策、商业模式的碰撞持续升级,真正的产业革命或许才刚开始。
(本期编辑 | 墨川校对 | 李欢 封面 |《极限竞速:地平线4》)